(一)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
1.保障职工劳动权利。加大对《山西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督促用人单位全面落实产假、陪护假、哺乳假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积极措施,为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创造便利条件。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并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牵头单位: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卫体局、区教科局、区妇联、区总工会、团区委、各镇(街道)〕
2.加强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倡导以家庭为主的育儿模式,对家庭育儿给予技术指导,在全区形成重视家庭科学育儿的氛围和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妇女儿童服务、妇幼保健服务、母婴室配置体系,构建覆盖各镇(街道)、村(社区)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丰富家庭育儿服务方式,通过科学育儿活动、村(社区)教育中心、家长学校、公益活动、媒体、网络等载体,为婴幼儿家庭的祖辈、父母、实际养育人员提供专题讲座和咨询服务,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牵头单位:区卫体局,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妇联、区总工会、团区委、各镇(街道)〕
3.加强家庭育儿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服务工作,为婴幼儿家庭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预防接种、安全防护指导等服务。〔牵头单位:区卫体局,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道)〕
(二)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机构
1.统筹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将需要独立占地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场地建设布局纳入规划,新建、扩建、改造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倡导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城乡、区域发展特点,积极推动兴办主体多元、层次多样、优势互补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建设和改造。〔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区教科局、区卫体局、区总工会、各镇(街道)〕
2.拓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供应渠道。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举办符合标准、规范化的各种类型和性质的婴幼儿照护机构,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个人或社会组织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探索开展社区嵌入式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强村(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村(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实现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发挥综合效益。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产业功能园区、商务楼宇等以单独或联合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大力扶持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婴幼儿照护机构发展。〔牵头单位:区卫体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区总工会、各镇(街道)〕
3.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探索建立托幼服务一体化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按照建设要求,开设1-2个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
4.扶持推动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实施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专项行动,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充分调动妇幼保健机构、公益性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等的积极性,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体的功能,开展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卫体局,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民政局、各镇(街道)〕
(三)规范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1.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标准建设。依据《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对新旧小区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统一规划,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实施建设。在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将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纳入建设内容,统筹规划,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邻近建设,实现功能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综合效能。〔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卫体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各镇(街道)〕
2.加强照护服务机构准入管理。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到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区级行政审批部门依法办理法人登记,并在业务范围内注明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服务)。企事业单位开办面向本单位职工的免费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按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登记注册程序办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经核准登记后,及时向区卫体局备案,登记机关应当及时将有关登记信息推送至区卫体局。〔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责任单位:区卫体局〕
3.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卫生保健和食品安全工作。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保障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提供餐食的照护机构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区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市场监管等机构要按照职责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卫生保健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业务指导、咨询服务和监督检查。〔牵头单位:区卫体局、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妇幼保健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
4.加强照护服务队伍建设。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纳入培训规划。鼓励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积极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强化保育员、营养师职业技能鉴定及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或技能提升补贴,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牵头单位:区教科局、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卫体局、区妇联、区总工会、团区委〕